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秋夜》中的三重内蕴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出  处: 《鲁迅研究月刊》 2015年第2期16-22,共7页

摘  要: 某种意义上说,创作于1924年9月15日的《秋夜》才是《野草》集子的开篇之作,而作于1927年4月的《题辞》更是回望之后的总结和阐发。相较而言,《题辞》的情绪更浓烈,态度更回环激昂,指向和包含更宽广与形而上,而在具体指向方面却相对空疏(虽然“野草”意象也得到了强调)。毋庸讳言,《秋夜》也具有相对繁复的指向,也颇具争议,有学者指出,这更反映出鲁迅自我的一个形象,“读者第一次看到鲁迅以其沉郁的笔墨描画出了一个自我的形象。

关 键 词: 秋夜 内蕴 野草 读者第一 形而上 指向 形象

领  域: [文学—中国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张海旭
作者 龙明慧
作者 江璐
作者 罗斌
作者 白海溶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周礼红
作者 祝学剑
作者 张克
作者 李红霞
作者 武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