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 ——明清吉安府士绅研究

导  师: 郑振满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

摘  要: 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士绅阶层历来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士绅阶层与地域社会及儒学传承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明清吉安府地区为例,探讨士绅阶层与儒学传承及其社会实践的历史联系,以期有助于揭示宋以后儒学的演变趋势与区域社会文化的内在发展机制。全文分为六章,约20万字。 士绅是儒学价值观的主要承担者和倡导者,因而也是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本文首先考察了明清吉安府士绅的社会构成,分析士绅阶层的不同类型、演变趋势、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与世家大族的关系。自宋代以降,吉安府人文昌盛,名人辈出,逐渐成为全国文化核心区之一。明代前期,吉安府科甲鼎盛,造就了大量的高级士绅,在全国政治权力中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中叶前后,由于吉安士绅深受王学思想的影响,在考取科举功名后往往放弃政治追求,转而从事地方建设与学术活动,高官显宦明显减少。入清后,吉安府科甲由盛转衰,但由于学额的增多和捐纳、厘金等制度的全面推行,清代吉安府士绅的总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低级士绅在地方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吉安府属各县中,士绅阶层的社会构成也有明显差异,高级士绅主要集中于安福、吉水、泰和、庐陵等位于吉泰盆地的核心县份,而永丰、永新、龙泉、万安、永宁等边缘地区则往往只有低级士绅。此外,吉安府士绅十分重视宗族传统,他们往往世代相承,形成了不少以士绅为主导的世家大族,这对当地的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有深刻的历史影响。 士绅的培养与儒学的传承,主要依赖于地方教育体系。明清时期吉安府的地方教育体系,由官学、书院、讲会、社学、义学、族

关 键 词: 士绅 儒学 地方社会 明清时期 吉安府

相关作者

作者 衷海燕
作者 王一娜
作者 张景云
作者 李静玮
作者 黄壮钊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