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明清桐城望族诗歌研究

导  师: 石玲

学科专业: E0105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

摘  要: 明清时期,桐城是全国的文化重镇。就文学创作而言,除古文外,诗歌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作如林,名家辈出。《桐旧集》辑录从明初到清道光庚子(1840)年间的桐城诗歌,收录诗家1200余人,有专集的多达600余家。另据《桐山名媛诗钞》,女诗人也有近百家之多。桐城诗文化之发达,与诸多大族盛门的涌现紧密相关。从创作实绩来看,方文、方以智、方拱乾、方维仪、方世举、方贞观、姚鼐、钱澄之、左光斗、马之瑛等这些影响较大的诗人都出自盛门望族,可以说这些望族诗人的成就基本上代表了桐城诗歌的成就。本文试图立足于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桐城独特的地域文化,以重要诗人的个案研究为基点,以张、姚、马、左、方等五大望族的研究作为典型,从家族学的视角透视明清桐城诗歌的创作风貌,从而使人们对其有较为明确、深入的认识。除绪论外,论文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绪论分三部分,主要论述写作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意义等。上编为总论,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桐城望族在明清的兴盛以及诗歌创作的繁荣,并对明清桐城望族的诗歌文献进行考证。明清桐城望族的兴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移民迁入、科举文化的影响最大。元代以来,由于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江西、徽州等地的移民不断涌入桐城,桐城相对封闭又通达、山川秀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他们,他们在桐城安居下来。相比桐城落后的文化,他们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文化,在经过了数代的耕耘之后,这些家族逐渐兴盛起来。和明清时期许多世家望族兴起所依靠的手段一样,他们大多依靠科举起家,不断有人通过科举出仕,形成了方、姚、马、左、张、叶、吴、刘等为代表的世家望族。明清时期,桐城望族诗风兴盛,诗家众多,诗作浩繁。从诗歌文献来看,许多桐城望族诗家诗歌别集流传下来,数量颇为可观,而许多诗人的作品依赖诗歌选本得以保存。这些留存的桐城诗歌选本,既有选录一邦诗学文献的《龙眠风雅》、《桐旧集》、《桐山名嫒诗钞》等地域诗歌总集,也有汇集家族诗学文献的《桐城方氏诗辑》、《桐城马氏诗钞》、《桐城姚氏诗钞》等家族诗歌总集。第二章是明清桐城望族诗歌的文化历史环境,论述了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明清政治风云对明清桐城望族诗歌的影响。桐城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地域文化在桐城士人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印迹,对桐城望族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明至清,时移世易,心学的盛行、市民思潮的涌动都给士人的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从桐城望族诗家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取向来说,始终以平实雅正为旨归,呈现出重人格修养、思想上的正统性特点。对桐城望族诗人而言,他们的诗歌创作往往都有深深的家族文化的烙印。由于桐城望族诗家大都奉习儒业,推尊程朱理学,所以他们特别恪守儒家的诗教观,注重诗歌的政治功能和教化作用。桐城望族诗家往往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刻苦力学,所以大都学问淹博,在诗歌创作上他们就往往非常重视诗人之学。另外,家族文化对桐城望族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家族的诗学活动、诗学氛围、长辈的悉心教导、同辈的互相切磋,对桐城望族诗人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文学和时代政治密切相关。明清最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甲申国变,它带给士人特别是汉族士人的心理冲击是空前巨大的,桐城望族诗人也不例外。在鼎革之际,这些诗人们的出处选择并不相同,但哀怨莫名的心态则一。透过他们的诗歌,可以深切感受到家国之变在他们心理的投射。当一切尘埃落定,新的王朝逐步步入正轨,时代的风雨似乎已随之烟消云散,桐城望族的诗人们也被纳入新王朝的统治轨道,他们逐步顺应新的政治形势,呼应着时代的需要。第三章是桐城望族诗学与明清诗坛。介绍明清桐城望族诗人的诗学活动,并论述明清桐城望族诗学的演变与“桐城诗派”的形成。翻开桐城望族诗人的诗集,可以看到大量的交游唱和之类的诗作,可以看出这是他们诗歌内容的重要部分。桐城望族诗人的交游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基于地缘和姻亲网络的交游;一是和当时诗坛硕彦、朋辈的交游。受晚明文人结社风气的影响,桐城望族诗人的结社非常兴盛,他们参与或亲自所结之社主要有复社、云龙社、泽园永社、金兰社、中江社、名媛诗社等。尽管受地域文化、家族文化等的影响,桐城望族诗人在诗学取向上始终追求“雅正”,但是桐城望族诗人的艺术风貌还是受时代背景、诗学环境等的浸润,呈现出多样的色彩。延及清代,姚鼐顺应时代潮流,提出兼综唐宋的诗学主张,进一步确立了“桐城诗派”在主流诗坛的地位,将桐城诗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出去。下编为分论,共分五章,重点探讨被称为明清桐城五大望族的桂林方氏家族、麻溪姚氏家族、宰相张氏家族、左氏家族、马氏家族的诗歌创作。第四章为桂林方氏家族诗歌研究。桂林方氏家族诗人众多,诗歌创作成就斐然。明代前中叶的桂林方氏诗人,主要有方法、方向、方见、方学渐等。明清之际的桂林方氏诗人灿若晨星,面对清兵入关的政治形势,他们做了不同的出处选择,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一部分诗人选择做了遗民,比较引人瞩目的是方以智、方文、方授等诗人,他们以浸润着时代风雨和爱国情感的泣血歌吟,为明末遗民诗坛增添了风采。桂林方氏家族在政治上的另一种形态是选择出仕新朝,以方拱乾家族为代表。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他们遭遇了科场案和南山集案的政治洗礼,被两次流放关外。但是正是这样的遭遇让他们的诗歌创作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大量记述流放心境和异域风情的诗歌,为当时诗坛增添了别样风景。明清之际的方氏女性诗人群体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们以方孟式、方维仪、方维则为代表。延及清代,方苞之绝不为诗,是清廷政治高压形态的反拨,但是方氏族群的诗歌创作并没有没落,因为不同的政治遭遇,方观承家族的诗歌创作异军突起,成就斐然。第五章是麻溪姚氏家族诗歌研究。明代的姚氏家族诗人以姚旭、姚孙榘、姚孙棐等为代表。明末清初,姚文然、姚文焱、姚文勋、姚文烈等兄弟诗人形成麻溪姚氏最早的创作团体,以姚文然创作成就为最高。同时,姚范在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也颇有成绩,对姚鼐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促进了“桐城诗派”的形成。清代的麻溪姚氏家族以姚鼐为代表,其诗歌创作受到桐城派诗人的推崇,诗学理论对方东树等桐城派诗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之后,姚莹、姚元之、姚柬之、姚浚昌、姚永朴、姚永概等诗人成就颇高,将麻溪姚氏家族诗学进一步发扬光大。第六章是张氏家族诗歌研究。张氏家族诗歌创作以张英、张廷瓒、张廷玉、张廷璐等父子诗群为代表,总体而言,由于在政治上受到清廷隆遇,仕宦显达,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具有趋同性,多台阁之音和山林之思。但具体到每一位诗人,由于个人遭际和诗学追求的不同,艺术风貌却各有特色。第七章是左氏家族诗歌研究。左氏家族诗人以左光斗及其四子“龙眠四杰”为代表,左如芬的诗歌创作在桐城女性诗人中成就也较为突出。左光斗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其人生历程,其抒写政治遭遇的诗篇具有“诗史”意义。“龙眠四杰”以左国棅诗歌成就较高,其和当时多位著名遗民诗人的交游唱和之篇,对我们认识明末清初的遗民诗坛具有重要意义。左国林、左国柱、左国材在当时也颇有诗名,可惜作品流传较少。第八章是马氏家族诗歌研究。明天启年间,马懋勋、马懋学、马懋德、马懋赞、马之瑛、马之瑜叔侄六人在马氏家族六世祖马孟祯的别业“怡园”吟咏唱和,竹林骚雅,盛极一时,称“怡园六子”。其中马之瑛所存诗歌最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成就尤高。另外,马敬思、马朴臣、马春田、马宗琏、马凤翥等马氏家族诗人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结语部分简要介绍除了这五大家族之外的桐城望族重要诗人,如齐之鸾、钱澄之等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共同构筑了桐城望族诗学的辉煌。

关 键 词: 明清 桐城 望族 诗歌

分 类 号: [I207.22]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袁玲萍
作者 赵会凯
作者 黄承基
作者 罗彦民
作者 秦佳妮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