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1990年代诗歌叙事性的双重辩护

导  师: 傅莹

学科专业: E01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歌、后朦胧诗歌、第三代诗歌等几代诗歌运动历史尘嚣之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强势兴起,文学被不断边缘化,传统的占重要文学席位的诗歌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边缘化。综观整个汉语诗坛,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抒情诗不断面临尴尬的境地,渐渐被逐出当代诗歌中心话语系统,叙事性诗歌作为一种普遍的诗歌体式,正以一种新的美学姿态和特殊的方式进入当代诗坛。“叙事性”写作的引入,使得诗歌的创作实践与诗歌理论研究再次展开了强烈的对话。叙事性诗歌比抒情诗歌凸显出自身的特点与风貌,从事叙事性诗歌写作的诗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日常的、生活的事件上,以此作为他们的诗性材料,他们的视角和题材更趋向明朗与朴素,从而使现实性和客观性在叙事性诗歌中表现得与众不同。叙事性诗歌是一个含有多重指涉及意图的诗歌体式,其中,针对“青春激情”的1980年代诗歌的崇高、夸饰、主题、抒情的诗风,诗歌的叙事性写作从叙事中找到了自己言说的语感、表现的力度和厚度。1990年代的叙事性诗歌写作,由于这一种审美追求的变革,慢慢形成了一股写作的潮流,这股写作潮流让不少诗歌评论家认为是一个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也有人认为是边缘的诗歌文学走出一条新路;还有人认为这股写作潮流将改变或丰富诗歌的表现手段。不可否认,叙事性的介入,为当代新诗注入一股活力和写作可能,产生了一大批颇具想象力的诗作和诗人,曾经一度带来了当代诗歌的中兴,但叙事性无节制的滥用,也势必影响当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应该对叙事性诗歌进行双重辩护和价值重估。本文试图以1990年代的叙事性诗歌和诗歌中的叙事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叙事性诗歌和诗歌中的叙事的发展进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解决叙事性诗歌如何进入当代诗坛、诗歌叙事性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诗歌叙事性是否有了新的美学意义、是否强调了诗歌的叙事性就要彻底否定抒情性、它与传统的叙事诗存在着什么区别等问题。为此,本文分为六部分探讨:绪论;叙事性在诗歌中的介入;言说叙事性诗歌;抒情性诗歌的自我辩护;基于抒情性诗歌叙事性的双重辩护与思考;结论。这样的考察和探讨,将会极大地丰富和深化我们对1990年代诗歌叙事性的了解,为诗歌叙事性的写作实践和理论生成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年代 诗歌 叙事性 抒情性双重辩护

分 类 号: [I207.25]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周志强
作者 杨俏凡
作者 梁静
作者 徐爽
作者 薛燕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州美术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