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著书不为稻粱谋——“十七年”稿酬制度的流变与作家的生存方式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 《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后,作家被纳入“单位”的体制之中,他们与报刊、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为金钱写作,作家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转换叙事模式,为工农兵服务,是“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生产的显著特征。尽管作家的总体待遇、经济条件得到了提高,但在一个“泛政治化”的社会里,政治地位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政治上被打倒了,作家的一切待遇都可能落空。

关 键 词: 十七年 稿酬制度 文学生产 作家 生存方式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陈伟军
作者 杨昊鸥
作者 庄雁青
作者 郭正元
作者 李婷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